《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支持”。203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协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去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推出“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旨在借助多元化保障机制,为全体居民提供更全面、均衡、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会议现场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何勇主持会议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药品捐赠的模式和发展趋势,2025年4月24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北京北方医药健康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1+3+N”新形势·新赛道·新模式系列沙龙之“药品慈善捐赠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中的作用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顾问蔡顺利、执行副秘书长何勇,副秘书长陈嘉珮、于小泳,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顾问熊先军,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陶立波等行业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药品慈善捐赠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路径。会议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何勇、北京北方医药健康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叶京云主持。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顾问 蔡顺利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顾问蔡顺利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化推进,我国已基本建成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保险和慈善捐赠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其中,药品慈善捐赠作为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形式,在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负担、填补政策覆盖空白、提升创新药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将进一步发挥公益慈善组织优势,致力于推动药品慈善捐赠精准化、长效化发展。

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顾问 熊先军

北京北方医药健康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叶京云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原司长、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顾问熊先军,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陶立波等行业专家分别围绕“慈善捐赠如何赋能多层次保障”展开深度研讨,与会专家提出,需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捐赠+公益执行+数据监管”的联动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需求与捐赠资源的高效匹配。推动医疗、医保、公益组织数据互通,构建“一站式”救助网络,推动医疗、医保、民政、公益组织数据互通,构建“一站式”救助网络。

嘉宾讨论交流
慈善捐赠是医疗保障体系的‘暖心拼图’。我们期待以“1+3+N”系列沙龙为平台,持续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智慧,为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注入新动能,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