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健康的11岁女孩月月(化名)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随时可能“停摆”。湖北省孝感市、武汉市两地密切配合,展开了一场“生命保卫战”。月月被转运至武汉儿童医院后,经过该院多学科团队连续34天的全力救治,最终转危为安。近日,月月回院复查,身体指标一切向好。
月月家在孝感农村。前不久,她突然出现呕吐、腹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父母起初以为是感冒,带她到当地诊所治疗,却不见好转。随后她被转到县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心电图异常,建议立即转诊至市医院进一步诊治。
市医院医生观察发现,月月精神差、面色苍白,且心律不齐、心音极弱,判断可能患暴发性心肌炎。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推测,月月整个心脏增大,心功能差,室性心律失常,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暴发性心肌炎恶化迅速、致死率极高。该院立即组织抢救,同时紧急向武汉儿童医院发出转运申请。
接到求助后,武汉儿童医院转运中心迅速派出转运团队奔赴孝感,一场“生命保卫战”拉开序幕。
转运医生韩杰和同事们到达孝感后,进一步评估发现:患儿心功能严重受损,心脏随时有停跳的可能。为了保障转运安全,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两地专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给予抗休克治疗,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并安装临时起搏器。同时,武汉儿童医院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在武汉待命,一旦患儿有需要可立即启动ECMO。在多重生命支持系统的保障下,月月被安全及时地转运至武汉儿童医院。
尽管武汉儿童医院此前已多次成功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但月月的情况更为危重——心功能持续衰退,依靠心脏供血的组织和器官已处于崩溃边缘;心脏功能受损连累肺部,导致肺部出现弥漫性肺水肿。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启动ECMO治疗。ECMO成功运转后,暂时“接管”了月月的心肺功能,保证了器官血液的灌注,让其身体得到喘息的机会,为后续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ECMO支持期间,医护人员每天都像在走钢丝。首先,患儿心脏功能极差,并有大量胸腹腔积液,需要限制液体,为心脏“减负”;同时,为了保障其他器官的运转,又需要补液治疗。这对容量管理的精准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其次,ECMO上机期间需要使用抗凝血药物确保血液通畅,但抗凝略有偏差,又可能引起致命的出血并发症。面对这些难题,ECMO团队制定精准方案,不断寻找诊疗的平衡点。
经过5个日夜的严密监护,医务人员终于看到了曙光——月月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所改善,各项指标逐渐好转,成功撤除ECMO。
可下一个挑战接踵而来。临时起搏器最多只能使用2周,此时月月体内的临时起搏器进入“下岗倒计时”。“孩子病情太危重,心肌细胞大面积受损。作为‘心脏司令部’的窦房结以及‘司令部’所在地心房失去传导功能,‘带不动’心脏正常工作。这就意味着,一旦失去临时起搏器这位‘代理司令’,心脏就会停跳。”重症医学科医生程行锋说。
生命保卫战的“接力棒”交给了心血管内科,该科张勇主任医师需带领团队为月月植入永久性起搏器。这又是一个挑战。永久性起搏器需与临时起搏器实现无缝衔接,在操作过程中,稍微碰到导线电极,都可能导致心脏停搏。同时,由于心肌细胞广泛坏死,精准定位有效心肌的难度极高。“犹如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座可供起搏器‘安家’的小岛。”张勇说。经过反复尝试,医疗团队顺利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并起搏心脏。
月月病情稍稳定后,被从重症医学科监护室转入心血管内科病房。经过抗感染、营养心肌和康复训练等系统治疗后,月月病情明显好转,成功脱离氧气支持。看到月月面色恢复红润、手脚慢慢恢复力气,医护人员都为这名坚强的女孩感到高兴。住院34天后,月月康复出院。
“得知我们来自农村,家庭负担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还帮我们申请了大病救助慈善项目。”月月的爸爸感激地说。